圖片來源:親子天下

 

人的智力是可塑的,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父母從小面對孩子失敗的態度。


我的小孩學鋼琴,這週剛好是成果發表會。輪到我五歲女兒,她穿著白色的上衣,黑色褶裙,優雅的走上舞台,鞠躬,坐上比她還巨大好幾倍的平台式鋼琴。


當她輕輕彈下第一個琴鍵時,我也同時按下手機的錄影功能,並且隨著節奏左右搖晃,自得其樂。正當感到心滿意足時,女兒忽然停了下來,似乎患了失憶症,再也彈不下去。弦樂伴奏老師拉長尾音,等不到女兒的琴聲,只好繼續奏到結束,讓她尷尬的下台。但讓我欣慰的是,女兒沒有因此而哭泣或發抖,回到我身邊時,她還是抱了我一下,雖然我看出她有一點失落。


這讓我想起一年前的成果發表會,有一位小朋友也是演奏中突然失憶,晾在台上等所有伴奏音樂結束,最後哭喪著臉,不知所措的下了台。幾分鐘後,我在洗手間旁看見了那個孩子,正在被母親狠狠的訓話,「平常練琴不認真,今天知道出糗了吧……今天晚上你不准吃飯,給我好好反省!」這位媽媽真的非常的生氣。


我相信現代的父母都知道,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不要羞辱他,不要打擊他的自信心。但是有時候孩子的某些失敗,是父母事前就已經有預感,然後已經千叮嚀萬交代,最後卻不幸還是發生了。在這種情緒之下,要忍住脾氣不發作,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。然而,今年四月的《心理科學(Psychological Science)》期刊,就有一篇研究再次提醒家長:父母在孩子失敗事件後所表現的態度,真的會影響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自信,尤其是在智能方面。


孩子的大腦不斷的在成長,我們也都清楚明白,現在他們還學不會的東西,很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就開竅學會了。然而大人明白的這件事,孩子並不見得能夠了解,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其實是可塑的,或者自己的智能是會成長的。


和肌肉一樣,大腦也可訓練


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、史丹佛大學教授卡蘿‧德威克(Carol S. Dweck),因此發明了一個叫做「思維(Mindset)」的概念。她認為父母如果能傳遞給孩子「成長型思維(growth mindset)」,也就是認為智能其實是可以增長的,大腦就跟肌肉一樣,是可以加以訓練的,那麼這個孩子的未來,就可以擁有無窮的學習欲望。


反之,如果讓孩子誤以為智力是天賦的,是遺傳的,是無法靠後天加以改善的,這種「固定型思維模式(fixed mindset)」,就會嚴重扼殺孩子未來的成就。


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,父母究竟該如何把這份好的「成長型思維」,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呢?
在這篇研究中非常明白的告訴家長,祕訣就在於我們面對孩子失敗時的態度。舉例來說,當孩子拿著很糟糕的成績單回家時,如果父母面露焦慮,對孩子又打又罵,傳達出來的信息其實就是「你永遠都會是這麼笨,所以我現在才會這麼焦慮」,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。


反之,如果家長一派輕鬆,把孩子的爛成績單當做學習的機會,告訴他:「幸好老師有考到你不會的這些題目,不然我們就沒機會學習它了。」就是我們希望傳達的成長型思維。


口頭讚美,不如以身作則


有趣的是,在這份研究當中,發現不論父母如何「教導」孩子成長型的思維,灌輸他「你其實是會愈來愈聰明,愈來愈厲害的啦」之類的言教,效果依然是奇差無比。口說是沒有用的,唯有當父母將每一次失敗,都當做是學習的好機會,並且以身作則,樂觀的面對挫折,才能真正教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。


看完以上的文章之後,相信很多人現在都跟我一樣,開始期待孩子下一個失敗經驗的到來。記得,別把戲演壞了,生氣前先喝杯涼茶吧!

 

作者: 黃瑽寧 小兒感染科
2016-06 親子天下雜誌 79期


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1262-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關鍵推手 孩子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芉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