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添加「嬰兒副食品」。我的建議是要把握三大原則:一、四個月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。二、父母本身有過敏體質,孩子更要從四個月大開始吃。三、什麼食物都可以添加,除非吃了會產生過敏症狀。
 黃瑽寧:如何幫寶寶添加副食品


作者: 黃瑽寧 小兒感染科
2013-10 親子天下Baby專特


(2015年10月修訂)


十多年前,專家大多建議六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,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,通常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。然而,現代醫學已經證實: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,反而還可能會增加!因此,美國兒科醫學會與歐洲大部分的國家,現在大多是建議四到六個月開始為嬰兒添加副食品,我個人也覺得這比較符合嬰兒發育的節奏。

 

太晚接觸副食品  錯過黃金時期

 

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餵至六個月,才開始添加副食品,也是非常正確的做法,但別忘記前提是「純母乳哺餵」,尤其在一些貧窮的國家媽媽非常重要。對這些國家的寶寶而言,親餵母乳是唯一保證衛生的食物來源,其他食物都可能有造成感染的風險。至於台灣,到六個月還純親餵母乳的比例並不高,大部分的寶寶是以奶瓶餵食(即便裡頭裝的是母乳)。要知道,吸奶瓶是一件「極懶惰」的被動式吞嚥,吸乳房的動作遠遠複雜許多,因此如果不在此時添加副食品,寶寶的口腔肌肉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,也會影響未來的咀嚼能力,以及語言能力。


更不用說,以免疫學的角度而言,四個月到九個月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!當嬰兒的腸胃道在四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,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免疫耐受性的產生,而此黃金時期(window of tolerance),正好是在嬰兒四個月到九個月的年紀之間。


 因此,在這段期間添加的食物,絕對不要避重就輕,要記住只要是天然的食材,包括蛋白、蛋黃、魚肉等等,都應該在寶寶四到九個月之間添加,即便在過敏體質母親所生的孩子身上也不例外。舉例來說,如果寶寶在九個月前曾經吃過「魚」,未來將可以減少將近一半的過敏氣喘機率!


確定沒有吐舌反應之後 少量多樣化的給予


四個月大之後,當您家的寶寶開始對大人的食物睜大眼睛,感到有興趣的那一天,即可開始他的副食品之旅了。有些寶寶在這個年齡有所謂「吐舌反射」,會用舌頭將固體食物頂出嘴巴,不過待吞嚥能力成熟後,此反射就會消失,所以家長可以先用軟食物測試一下。做法是:將大人餐桌上的飯加一點點湯汁,壓爛搗碎變米糊之後,用小湯匙餵給寶寶一小口。切記千萬不要急,不要多,先看看他的反應。有些寶寶很快會吞嚥,有些寶寶要試個一、兩週,都沒關係,反正先讓他玩一玩。


當確定寶寶已經學會吞嚥之後,就可以開始所謂「少量多樣化」的給予。甚麼米精麥精跟奶混在一起喝啦!十倍粥五倍粥吃好幾天啦!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,讓食物過於單調,而且完全沒有訓練到寶寶咀嚼的肌肉。以前專家(包括我自己)會建議增加食物的種類以「三天增加一種」為單位,但現在的我也已經不再如此建議了。新的添加副食品概念是:少量多樣化的副食品刺激,而不是單一食物連續給好幾天。


比如說,今天餐桌上有紅蘿蔔,就用湯匙壓爛,或剪碎,就可以直接餵入寶寶的口中了。若今天還有煮豆腐,一樣剜一小匙,也是直接塞給寶寶吃一口。一天不管給幾種食材都可以,重點是量都不要多,一兩口就好,也不要每餐都吃一樣的食物。而且千萬不要刻意閃躲甚麼食物,只要是天然食材,我們的目標是寶寶八個月大的時候,應該已經嚐過所有山珍海味,包括各種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魚、肉、雞蛋、澱粉類等等。一開始切記少量多樣化的原則,每種食物吃個兩口就停,不要追多,不要過量,更不要心急想一餐取代喝奶。


不用害怕若發生過敏症狀時抓不到兇手。一般情形下,這樣的少量多樣化飲食,就算有不適應,也只會發生輕微的症狀,比如說少許皮膚疹子、輕微的肛門周圍小紅疹等等,這些情形都不需要太在意,畢竟下次吃到同樣食物,又是好幾天以後了。萬一真的發生大過敏,比如說全身發癢蕁麻疹,或者腹瀉有血絲,一定是當天吃完就會發生,雖然可能已經吃了好幾種食物,但是相信我,每個媽媽幾乎都可以猜的出兇手是哪種食材。會發生這樣的情形,常常是餵寶寶吃的太開心,結果不小心過量了。


如果真的只是吃個一兩口,就馬上有明顯大過敏的跡象,此食物可先暫停兩週,之後把量減半再試一次。如果連續兩次都大失敗,此食物才被放棄,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試看看。


少量多樣化的免疫理論


為什麼少量而多樣化的副食品添加,會比同一種食材連續給好幾天還好呢?我簡單做個比喻。
想像一下把添加副食品,當做對寶寶免疫系統的課程,就像學校課程表的規劃,通常是會一天之內上很多種不同的科目,但是都是只上一節課或兩節課。不會有老師或學校,是連續三天二十一堂課,通通都上同一門課,這樣壓力太過強烈,一定會讓孩子疲乏。


添加副食品的原則亦是如此。連續好幾天吃同樣的食物,容易讓腸胃道免疫系統無法負荷,進而誘發過敏反應。以前在門診,就聽到很多媽媽詢問,孩子只是吃米糊兩三天就過敏,接著試每一種食物都是吃三天後過敏,害她心中充滿了挫敗感,不知道要怎麼繼續吃。其實,如果少量多樣化,一天只吃個一兩口,搭配其他食材也是少量的吃,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。以免疫學的概念而言,少量多樣化的免疫訓練,也是母乳寶寶不容易過敏的原因之一,因為「媽媽吃甚麼,母乳中就有甚麼,而且少量而多樣化」。
 

甚麼食物都吃過之後 六到八個月再考慮取代奶

試過多種食材後,如果寶寶對固體食物接受度很高,就可以開始增加餐數:早上、中午與晚上三餐,都可以先吃一些副食品,再喝奶。時間究竟要早上幾點?中午幾點?晚上幾點?我說,隨便。只要家人能配合,幾點都好,有吃到最重要。


等副食品愈吃愈多時,對奶的需求量自然就會開始減少。如果以六個月大嬰兒每天六餐奶來看,平均到了八個月大時可以斷掉一餐奶,十個月大時可以少掉兩餐奶,到一歲幾乎可以和成人一樣,正常吃三餐,然後再斟酌該給的奶量。這時副食品已經是主要營養來源,牛奶的攝取量並不多,大約三百C.C,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數值,反正只要孩子吃得很好,很均衡,不喝奶都沒有關係。


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我寫的書《輕鬆當爸媽,孩子更健康》裡介紹之「懶人電鍋法」,教父母如何輕鬆做嬰兒副食品。別小看這種不用大腦的煮法,它不但方便快速,而且是最能夠保持食物完整營養的方式之一。如果孩子對於副食品出現不耐煩或不愛吃的態度,可能要想想看,是不是東西太淡了,不好吃?其實可以加一點點鹽巴、橄欖油,甚至是糖來調味,或變化一些顏色,讓食物看起來可口些。如果食物的口味還不錯,寶寶還是不吃,有可能是形狀不對。有些寶寶就是天賦異稟,不喜歡泥狀食物,才七、八個月大就想吃有顆粒、有口感的食物,想吃成人碗裡的食物,這時候只要不是具強烈刺激性的,又是天然的食材,哪有甚麼不可以的?就順其自然吧! 

把吃飯主權還給孩子


如果寶寶四到六個月大時爸媽就開始給副食品,通常在寶寶八、九個月大時就會吃得不錯。如果原本吃得很好,卻突然不吃了,那有可能是寶寶吃膩了,就要開始給一些較硬、具有口感的食物。有的會開始耍脾氣,會想要吃大人的食物,也不喜歡人家餵,這時可以準備一些可以讓孩子自己用手抓食的手指食物(Finger Food),只要不太硬,什麼種類都可以。比如土司撕成一片片,或將煮軟的紅蘿蔔及馬鈴薯切成一塊塊的,放到盤子裡讓寶寶自己拿,這不但會讓寶寶覺得很有樂趣,又可以促進手眼協調。不一定要用湯匙,只要讓孩子吃飯沒有壓力,弄得滿地也無所謂,孩子喜歡玩就讓他玩。


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時候吃飯會不專心,對周遭的興趣遠大於食物,如果父母又強逼孩子一定要坐餐椅,規定一定要把碗裡東西吃光光,寶寶就會打從心裡開始拒食,退化。這時父母應該扮演引導的角色,讓寶寶找回吃飯的樂趣。


首先,把吃飯的主權還給孩子,讓他決定吃什麼,吃多少,千萬不要把一盤滿滿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,這樣寶寶的壓力會很大,尤其如果要求他要吃光光。有個小撇步是,可以給寶寶一個很大的盤子,上面放很少的菜,然後孩子會開始挑他喜歡的東西吃,一面挑一面吃,到最後他會有成就感地吃光光。而且用這個方法,可以很容易測試出寶寶對食物種類的好惡。


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可以想辦法把它打爛,藏在其他食物裡面,讓他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,或者盡量尋找可替代品。例如他不喜歡吃青菜,就可找水果替代,沒有必要非吃哪個東西不可。另外,等他心情好的時候,讓他再試試,如果孩子不喜歡某樣食物,等哪一天他玩得很 High 時,也許突然間就覺得這東西沒那麼討厭。反正不要心急,一般孩子從不喜歡到喜歡,大概要試三十次以上。

愉悅的心情 享受用餐樂趣


有個研究是,爸媽如果吃東西很開心,孩子就會覺得吃東西很開心,基本上吃飯時不要太嚴肅,這比你在準備食物時的各種巧思來得重要。總而言之,吃飯的心情要輕鬆愉快,準備副食品的量沒吃完也沒關係,絕對不要強迫餵食,讓孩子享受吃東西的樂趣。


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56810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寶寶 副食品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芉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