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“四書”指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,“五經”指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易經》、《春秋》。“四書五經”是舉世聞名的東方“聖經”,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寶。
數千年來,它啟迪了炎黃子孫對宇宙自然的體悟、對人生哲理的深刻認識、對人倫天理的創造性闡釋,提供了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智慧和經驗。其中的格言警句、妙語佳言、成語典故至今仍大量地體現在各類文化書籍和日常生活、社交活動中。

《大學》

1、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
譯文: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,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,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。

2、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
譯文: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,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,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態,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,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,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,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。

3、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。
譯文: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,有仁德的人心裡寬暢,身體自然也安舒了。

4、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驕泰以失之。
譯文:君子有個大原則,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,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。

5、生財有大道,生之者眾,食之者寡,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則財恆足矣。
譯文: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:生產的人多,消費的人少,創造得迅速,使用得舒緩,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。

《中庸》

1、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
2、好問而好察邇言,隱惡而揚善,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
3、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
4、自誠明,謂之性;自明誠,謂之教。誠則明矣,明則誠矣。

《論語》

1、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
2、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
3、巧言令色,鮮矣仁!
4、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
5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6、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
7、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
8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譯文:君子親密團結而不想到勾結,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親密團結。
9、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
譯文: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解釋了,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勸阻了,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。
10、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
11、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牆不可杇也。
12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
13、三思而後行。
14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。知者樂,仁者壽。
譯文:聰明的人喜愛水,仁德的人喜愛山。聰明的人活躍,仁德的人沉靜。聰明的人快樂,仁德的人長壽。
15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16、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
17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
18、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!
19、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
《孟子》

1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2、樂民之樂者,民亦樂其樂;憂民之憂者,民亦憂其憂。
3、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
4、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
5、人告之以有過,則喜。
6、善與人同,捨己從人,樂取於人以為善。
7、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8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9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
10、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;治於人者食人,治人者食於人,天下之通義也。
11、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
12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為大丈夫。
13、愛人不親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禮人不答,反其敬。
14、夫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之;家必自毀,而後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後人伐之。
15、魚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亦我所欲也,義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捨生而取義者也。

《詩經》

1、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譯文:雎鳩關關相對唱,雙棲河中小洲上。純潔美麗好姑娘,正是我心中的好對象。

2、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3、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
4、逝將去女,適彼樂土。
譯文:我已決心離開你,去那理想新樂土。

5、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
譯文:河畔蘆葦白茫茫,夜來清露凝成霜。我所思念的那個人,正在河水的那一方。

6、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!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!
譯文:心中這樣愛著他,為什麼不大膽向他/她訴說?愛情的種子深埋心中,何時能忘,不受折磨?

《尚書》

1、靜言庸違,象恭滔天。
譯文:花言巧語,陽奉陰違,貌似恭敬,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。
2、侮慢自賢,反道敗德。
3、無稽之言勿聽,弗詢之謀勿庸。
4、視遠惟明,聽德惟聰。
5、若網在綱,有條而不紊。
6、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
7、為山九刃,功虧一簣。

《禮記》

1、敖不可長,欲不可從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。
譯文:傲慢不可滋長,慾望不可放縱,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,享樂之情不可無盡。

2、賢者狎而敬之,畏而愛之。愛而知其惡,憎而知其善。
譯文: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,畏服而且愛慕他。對於自己所愛的人,要能知道他的缺點,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,要能看到他的好處。

3、博聞強識而讓,敦善行而不怠,謂之君子。
譯文: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,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,可以稱之為君子。

4、知為人子,然後可以為人父;知為人臣,然後可以為人君;知事人,然後能使人。
譯文:能知道做一個好兒子,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父親;知道做一個好臣下,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;明白如何為人做事,然後才能使喚他人。

5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
6、善歌者,使人繼其聲;善教者,使人繼其志。
7、差若毫釐,繆以千里。

《易經》

1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2、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辯之,寬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
3、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
4、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
5、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。
6、善不積,不足以成名;惡不積,不足以滅身。
7、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

《左傳》

1、多行不義,必自斃。
2、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
3、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
譯文: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,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。

4、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
譯文: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,失去了嘴唇,牙齒就會露出來受寒。

5、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
6、舉不失德,賞不失勞。
譯文:舉薦人才,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遺漏;賞賜爵祿,不要忘記有功勞的人。

7、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

8、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
譯文:樹梢大於樹榦,樹就要折斷;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搖擺靈活。

9、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盡。
譯文:樹立德行,最可貴的是使它不斷增長;而除掉毛病,最好是除得乾淨徹底。
 
來源:網路

arrow
arrow

    芉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